贯彻二十大 推动“强省会”|清镇市犀牛村:强堡垒聚民心 村民乐享“五金”福利_速看

来源:知知贵阳 2023-03-20 22:22:25

2021年以来,清镇卫城镇犀牛村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村民”的“1+1”混合发展模式,让当地村民们变身“五金”农民,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

3月18日,记者来到犀牛村,一头短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采访过程中,她言语掷地有声、条理清晰,干练利落的外表下,可以感受到这位全村领头雁身上散发出的阵阵能量,充满热情。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丹 :2018年,我从东莞经商返回家里,看见家乡的变化特别大。在一次机缘中进入村委会工作,当时我还只是一名村委会主任助理,我是这个地方长大的人,老百姓也都认识我、了解我,在2021年,我顺利当选村党支部支书。


(相关资料图)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的林丹深知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为此,她组织村支“两委”商议发展规划,并在群众之间展开调研,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到群众中去找软弱的原因、找发展的良方。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丹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名叫老曾哥的农机手,他自己一个人做农机有十多年了。我觉得根据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挺适合我们村的发展农业,所以我就组织村支两委到他家去做思想工作,让他跟村里抱团发展。

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曾提军 :因为我做了十多年的农机,每天我耕多少地,能够有多少收入我都很清楚。我一个人给别人做是100块钱一亩,一天做20多亩,收入就是2000多元。就算我一天消耗四五百块的油钱,一天也能有一千多块的纯收入。

农机服务需求旺盛,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双方一拍即合。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犀牛村村支两委决定成立农机合作社寻求发展,然而需要的农机以及农技人员的培训费用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启动资金。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丹:总投资要100万,村集体投资了51%,49%要由老百姓大家来投。这期间我们就遇到很多困难,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意去投,怕我们把他们的钱亏掉。我们就动员他们身边的致富能人、组长、退役军人来投,我第一个投了4万块钱。

为打消大家担心股金可能“打水漂”的顾虑,村干部们站了出来,肩扛责任勇于担当。最终,犀牛村包含林丹、曾提军在内的11位村干部和村民,1个月内凑齐了49万元“原始股金”,合作社也承诺随时可以原价退股。2022年1月28日,犀牛村农机合作社正式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办,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开展农机服务。

目前,合作社有24台现代农机设备和17名专业农机手,在这支农机后备军的支持下,犀牛村农机合作社为清镇市周边各乡镇提供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村民 蒋华 :我们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还拍了抖音发布,通过宣传让周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农机合作社的实力,看到我们做得挺好的,都喊我们去做。现在农机合作社接的订单越来越多,服务的面积越来越广。

2022年,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耕地面积约7650亩,无人机植保面积8000余亩,经营性收入达112万元,利润42万元,按照原始股东出资比例,股东村民获得“股金”分红。

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曾提军 :2022年到年底做得可以,村集体部分还给村里3000多人每人发了52块钱的分红。我们争取2023年在2022年的基础上,分红翻个两三倍。

农业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后,犀牛村又流转了120多户农民的500余亩土地打造稻油轮作基地,并启动建设食用油加工厂。村民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在基地、工厂务工获得“薪金”。

头雁迎风奋力,群雁才会协力向前。首战告捷的犀牛村持续拓宽发展思路,与附近矿厂签订合作协议,将村民的蜂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增加村民的“现金”收入。同时,发动更多农民购买“养老保险金”,目前购买人数已增至300余人。

清镇市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丹:犀牛村下一步的计划是让农机合作社走向公司化运营,让财务制度、管理更有规范性,农事服务中心包含有农机培训、农机维修、农资服务等,让村集体的收入更加壮大,带动老百姓增收,有更多的收入。

记者/黄雷 申雨侹

编辑/祝冉 责编/杨青青 审核/张薇 终审/刘露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